
二季报显示,华商旗下可统计的10只权益类基金利润合计11.18亿元,其中,华商动态阿尔法二季度基金利润达4.31亿元。
华商基金投资管理部主要负责人刘宏认为,以往中国经济发展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中国经济中不平衡、不协调、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深层次矛盾已经很尖锐,经济转型势不可挡。转型造成的经济增速下降对资本市场整体虽是利空,但经济转型同样会让人发现大量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板块。他说,"就市场规律而言,虽整体经济走势不太理想,但任何时候都有好行业和好公司,结构性机会是有的,今年更是如此。"基于此判断,华商基金从经济转型逻辑出发,寻找景气度较高的行业和个股。
从华商基金季报中可以看出,旗下基金产品所持有的重仓股多以环保、信息技术、大众消费等符合经济转型趋势的产业为配置重点。华商基金持股行业虽跨度较大,但形散神不散,转型+消费成长是主线,华商基金的投研团队认为,近期,小微企业减税、刺激出口、利率市场化、淘汰落后产能以及加大节能环保投资、促进信息消费等政策频出,正从侧面印证了经济转型的不断推进。在这一背景下,新兴产业的成长,传统行业集中度提升,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以及大环保、大科技、大消费、城镇化等势必成为热点。"谋转型看成长"的选股思路也使华商基金旗下产品在经济转型期获得了出色的业绩,上半年华商权益类基金较好的整体投资业绩也正凸显出华商基金对股票的主动选择能力。
在华商基金投研团队中,"方向"二字常会被提及,认清方向,认清政策,认清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投资和研究的根本。华商基金研究总监田明圣表示,做投资和做研究首先要以宏观政策为纲。具体到研究上,就是要有远见,为更长远的决定找到依据。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长远的发展前景和价值,这种企业在资本市场中也许短期会表现不错,但很难会有好的结果。
辨明方向后,如何在2000多只个股中"去伪存真",华商基金投研团队成员坚信,这其中并无捷径可走,只有靠深度调研。华商基金投资管理部主要负责人刘宏曾说过,"深度调研是持股的根基,要获得巴菲特般的复利增长,就必须依靠深度调研来支撑持股时间。"因此为选一只市场上的牛股,不惜七、八次深入地处偏远的上市公司调研也就成了家常便饭。在调研过程中,除了要深入了解其上下游的发展情况再进行实地调研外,华商基金的研究团队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是与公司高管进行交流、探讨。了解企业短期目标规划,未来三、五年的目标规划与实施步骤,目标与实际情况是否匹配,是否达到阶段性目标等。投研团队的成员知道,公司的短期业绩有时会对判断形成干扰,因此关注公司中长期发展,更容易对公司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
资产管理行业是知识型、智慧型的行业,人是基金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在华商基金除了有一整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外,优秀的平台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高手加入。
目前担任华商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的刘宏就是人才培养机制的受益者。2008年加入华商基金,从一名普通的研究员做起,到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再成为投资管理团队的主要负责人。一条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给了优秀人才广阔的上升空间。
公司选拔基金经理的过程漫长而严谨,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助理再到基金经理,不但需五关斩六将,还需要通过严苛的考核。一路走来,刘宏对华商基金的投研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公司对基金经理有着充分的容忍度,鼓励沟通,基金经理的个性和优势在开放而交融式的投研气氛中得到完美发挥。同时,投资和研究部门交融互生,高效平等地交流,也让研究直接创造价值。"刘宏这样总结。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优秀平台,也吸引了大量投资高手加入。近两年华商基金在投研团队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通过对投研队伍进行快速有力的扩充,并在人力配置上向投研大力倾斜,目前华商基金投研团队近60人,(其中博士 、硕士),占公司总人数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