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投资新玩法:看懂指数+增强策略,普通人如何轻松布局?
发布日期: 2025-05-20 15:33:23
晓资管/ 文
最近和几位资深基民聊天,发现大家对科创板的态度格外矛盾:一边是对半导体、新能源等硬核科技的长期看好,另一边则是对个股波动的忐忑——500多家公司里挑出下一个“十倍股”太难,踩中业绩雷区却容易得多。这种纠结背后,折射出科创投资的核心痛点:如何在享受板块成长红利的同时,降低个股选择的不确定性?
直到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及其增强型基金进入视野,笔者突然意识到,这或许就是破解科创投资难题的关键钥匙。尤其是5月6日起正式发行的华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A类:023897、C类:023898),更是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触手可及的科创投资新选项。
作为一个从2019年科创板开市就持续关注的观察者,笔者见证了板块发展壮大以及“拼硬核”的蜕变。2024年底6.34万亿元的总市值背后,是逾580家企业在芯片制造、创新药研发、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实打实突破。但市场永远是理性与情绪的交织:2021年的估值狂欢后,科创综指一度回调超40%,却也让真正有技术壁垒的公司露出水面。此时再看科创投资,更像是一场“拨云见日”的价值发现之旅,而指数化投资与量化增强策略的结合,恰似手中那盏照亮前路的灯。
还原科创板全貌
初次接触科创综指,笔者最大的感受是它对科创板的“精准画像”。这一成分股覆盖97%板块市值的指数,就像一台全景相机,既拍下了科创龙头企业的风采,也记录了中小科创企业的成长轨迹。567只样本股里,既有市值千亿的行业标杆,也有市值20亿左右的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平均62.85亿元的自由流通市值,让指数天然具备大中小盘均衡的特性,避免了单一市值风格的极端波动(信息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数据截至20250225)。
行业分布更是科创综指的亮点所在。半导体占比36.5%,几乎汇聚了A股最优质的芯片设计、制造、设备企业;医药板块13.1%的权重里,既有创新药龙头,也有医疗器械新星;再加上计算机软件、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的集中配置,整个指数就像一个“中国硬核科技集合体”,一键解决了行业分散选股的难题(信息数据来源: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万得信息,数据截至20250227)。
更难得的是,这些企业展现出惊人的韧性:2024年度,科创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4,221.70亿元,同比增长0.24%;近七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同比增加3.09个百分点,其中54家公司增幅超过50%,285家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
再看估值,科创综指当前的估值比较具备性价比。截至2025年4月23日,科创综指市盈率(PE,LYR)89.76倍、市净率3.86倍,分别处于历史分位数20%、28.33%。相当于用“成长股的增速,卖着并不贵的价格”,对长期投资者来说,这种错位或正是布局的黄金窗口。
给科创投资装上“增强引擎”
曾经以为指数基金就是“被动跟随”,直到深入了解增强策略,才发现原来可以“被动打底+主动超车”。
例如华商基金的指数增强型基金就是“被动指数”与“主动量化”的强强联合。华商基金的“量化增强投资策略”,使用其自主研发的量化选股策略,将金融市场大数据挖掘与数量化模型相结合,在广泛的数据采集、清洗以及严密的数量统计分析基础上,进行个股筛选构建出股票增强组合,就像给投资装上了一个“智能引擎”,既能跟上指数大盘,又能争取跑赢大盘。
这种策略的优势在科创板块尤为明显。科创板公司业绩波动相对较大、信息不对称较高,传统人工选股比较容易受情绪影响,而量化模型可以冷静地处理海量数据:历史数据显示,过去十年超70%的指数增强基金在中长期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尤其是在科创这种高波动板块,量化模型的纪律性调仓能有效控制回撤——2022年科创综指调整时,优秀增强基金的最大回撤比指数少了10个百分点,这就是“机器理性”的价值。
当然,增强策略不是万能的,但它解决了科创投资的两大痛点:一是不用研究全部500多家公司,模型会帮缩小范围;二是避免“赚了指数不赚钱”,通过主动选股争取额外收益。就像开车时既有导航规划路线,又有自适应巡航保持车距,让投资过程更可控。
双强联手的“科创解题方案”
市面上增强基金不少,背后决定增强业绩的因素也很多。华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A类:023897、C类:023898)非常吸引人的一点在于“双基金经理”的黄金组合。拟任基金经理艾定飞和海洋,一位在高盛做过量化的“技术派”,一位深耕行业轮动与量化思维结合,这种搭配就像“数据分析专家+产业研究员”联手,既懂模型又懂产业。
艾定飞擅长用AI算法从海量数据中挖掘超额收益,是纯量化选手,纪律投资,希望通过量化模型来努力克服人性情绪的干扰,帮助基金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力争为广大持有人获取持续的投资收益。
海洋则擅长把产业周期融入量化模型,他以可持续地实现组合盈利为首要目标,围绕该目标进行可迭代的持续学习和跟踪,不断更新投资方法和理念,以适应“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的市场。
华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A类:023897、C类:023898)策略设计上也处处体现“平衡之道”:绝大部分仓位严格跟踪指数,确保不会错过板块整体行情;剩下小部分仓位通过量化模型精选个股,争取超额收益。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还可以有港股通配置,其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为投资组合增添了更多可能性。(具体基金投资比例及策略详见基金法律文件)
费率也很亲民,C类份额持有7天就免赎回费,短期操作灵活,A类份额长期持有成本更低,不同投资习惯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选择。
19年主动管理的“隐形护城河”
买基金就是买团队,尤其是量化基金,背后的投研体系至关重要。华商基金作为19年的老牌公募,最让笔者看重的是他们在主动管理上的深厚积淀。
华商基金在天相投顾日前公布的“基金管理人三年期综合评级”5A评级中再次荣登榜首。同时,华商基金还在“主动股混三年期评级”、“主动债券三年期评级”两个细分评级中均获5A评级,这意味着他们在主动股混和主动固收领域都做到了行业第一梯队,这种“全市场投资能力”为指数增强基金提供了强大支撑。
具体到量化团队,能感受到他们对科创板块的深刻理解,团队里人才济济,“跨界组合”更让模型既能捕捉市场效率偏差,又能避开“纯数据陷阱”。
华商基金的量化增强策略通过量化风控模型的风险实时监控和调仓,有望提升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和应对极端市场情况的能力(组合波动和最大回撤)。这种风险把控能力,在科创这种高波动板块尤为重要。
结语:“望远镜”+“显微镜”
站在2025年的5月回望,科创板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本质变化:挖掘硬科技的“价值投资”思维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科创综指就像一台望远镜,让我们看清科创板的整体成长趋势;而指数增强策略则是显微镜,帮我们在海量公司中筛选出更具潜力的标的。华商基金这只正在火热发行的华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更是通过双强团队和成熟体系,把两者的优势结合得恰到好处。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或许不需要成为科技专家,但需要学会借助专业工具。科创投资的魅力,在于它既是对中国科技自立的长期押注,也是对量化投资工具的实战检验。当市场情绪回归理性,当真正的成长股浮出水面,这样的投资组合,或许能帮我们在科创的星辰大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星空。毕竟,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里,找到“大概率正确”的方向,比盲目追逐热点更有意义。
数据说明:华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的募集期为2025年5月6日至2025年5月26日。截至2025.03.31,艾定飞具有10.6年证券从业经历(4.3年证券研究经历,6.3年证券投资经历)。艾定飞历任所管理产品:华商电子行业量化股票发起式A 2019.09.17至今,华商电子行业量化股票发起式C 2024.12.13至今,华商计算机行业量化股票发起式A 2019.10.30至今,华商计算机行业量化股票发起式C2022.12.20至今,华商大盘量化精选灵活配置混合2022.01.10至今,华商300智选混合A/C 2022.08.18至今,华商科创板量化选股混合2023.11.27至今,华商动态阿尔法灵活配置混合2018.11.26至2019.12.18。截至2025.03.31,海洋具有8.0年证券从业经历(6.8年证券研究经历,1.2年证券投资经历),海洋历任所管理产品:华商量化优质精选混合2024.1.3至今,华商中证A500指数增强2024.11.01至今。
AAAAA评级数据来自天相投顾2025.04.25发布,三年期评级数据截至2025.03.31。天相基金管理人综合评级基于对基金管理人基本实力、投资管理能力、公司稳定性(含合规情况)三大方面的分析,对在三个大方面均有参与评价、具有可比性的基金管理人进行评定,根据基金管理人总体实力的综合得分,考量各基金管理人的行业地位。天相基金管理人综合评级体系共设五个等级:将三个方面均有参加的基金管理公司按照得分从高到低排序,等分为五个等级,分别赋以AAAAA级、AAAA 级、AAA级、AA级、A级评级。参与天相主动股混基金绩效评级的基金:在基金类型上,包含股票基金-积极投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偏股混合基金、混合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基金、混合基金-均衡配置混合基金和混合基金-偏债混合基金共计六个二级分类;在运作时间上,三年期评级要求成立或转型时间不短于39个月(包含3个月的建仓时间)。参与天相主动债券基金绩效评级的基金:在基金类型上,包含债券基金-纯债债券基金、债券基金-混债债券基金、债券基金-可转债债券基金共计三个二级分类;在运作时间上,三年期评级要求成立或转型时间不短于37个月(包含1个月的建仓时间)。参与评级的各类型基金应不少于十只。
基金的超额收益指区间基金净值增长率减除该基金业绩比较标准的同区间的收益率后的结果。
风险提示:华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的首募规模上限为80亿元,若基金募集过程中规模超过上限,基金管理人将采取末日比例确认的方式实现规模的有效控制。华商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增强基金是一只股票指数增强型基金,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同时,本基金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其备选成份股,具有与标的指数相似的风险收益特征。本基金若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还需承担汇率风险以及境外市场的风险。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恪尽职守、谨慎勤勉的态度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购买基金时,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以上内容仅代表基金经理投资理念,具体投资策略详见基金法律文件。以上内容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需谨慎。敬请投资者选择符合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