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成立后即打开申购 新基金绕过发行限售
成立后即打开申购 新基金绕过发行限售

    记者发现,目前多家基金公司在限量发完新基金之后没几天即打开了日常申购业务,但并未同步打开日常赎回业务,借此,有新基金规模早已远远超过当初发行上限,新基金似乎找到了绕开发行限量的新途径。

 

    新基金快速开放申购

  自今年股票方向基金发行重新开闸以来,限量销售成为新基金通行发行方式,这也是监管部门、基金公司考虑到市场实际情况作出的一种应对措施,但现在看来,部分公司仍在设法扩大规模。

 

    有资料显示,此前北京一家基金公司限量100亿发行其新基金产品,仅销售一天就因接近上限而提前结束发行,然而就在其3月1日基金合同生效后几天,该公司又一纸公告打开了这只新基金的日常申购业务。无独有偶,上海一只3月13日基金合同才生效的基金,没过几天也公告称,将于3月21日起开始办理日常申购业务。同样的,上海另一只新基金在基金合同3月12日正式生效后不久,也马上宣布自3月16日起开始办理日常申购业务,成立与打开申购之间的时间已缩短到了一周之内,虽然该公司随后又立即公告暂停了申购,但据了解,在打开申购当天就有大量资金涌入,使该基金规模远远超过当初发行时的百亿上限。这几只基金在发行期都基本以接近上限规模提前结束募集,如今在成立短短几天后就打开申购,在某种意义上等于延长了发行期。

  当然从合规性角度看,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只是规定了在基金合同中应当约定开放申购、赎回的日期和时间,并对开放赎回日不能超过基金合同生效日起三个月作出硬性规定。基金公司在基金成立后即打开申购与上述法规并无抵触之处。就目前来看,基金普遍约定自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不超过3个月或是不超30个工作日开放申购、赎回。从实际操作上看,以往新基金开放申购通常在基金合同生效日起的20天左右,不少基金甚至超过一两个月。同时,目前有不少基金出于业绩等各方面考虑都主动暂停了申购。

  控制规模应靠管理人自主选择

  追溯限量发行的方式,最初是有关基金公司为控制规模更好运作基金而主动采取的一种措施。2006年四季度以来,市场持续火爆,新基金发行受到投资者极大追捧,基金首发规模不断被刷新,更值得警惕的是许多对证券市场缺乏基本了解的投资者大量涌入基金市场,进一步放大了风险。这种情况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担忧,在此背景下,一方面管理层、基金公司在基金投资者教育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另一方面此后新基金在发行时都设定了一个发行上限,以控制规模。

  对此,有一种说法认为,监管部门核准的新基金发行上限只是针对发行期而言,在基金成立后并不具备约束力。事实上,从设定基金发行上限这一原意来看,是为更好保护持有人利益,在基金公司现有能力情况下,为持有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服务。如目前有许多基金都主动暂停了申购,除了为持有人保持原先优质服务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当前市场情况下,符合基金要求的投资对象比较有限,从而加大了基金管理人在目标选择上的难度。基金公司希望通过主动控制,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并引导投资者理性的投资基金产品。更何况当初基金公司自己上报基金发行上限,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基金公司方面认为,超过这一规模上限的基金运作起来可能会有难度。    

  因此,有基金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明确表示,公司上报的新基金募集上限是公司在经过多方面权衡后定下来的,目前看不出有什么理由需要突破这个上限。

  业内人士认为,在现阶段,除了加强投资者风险教育外,基金公司也要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而暂停旗下规模过大基金的申购无疑是一条途径。

 

 
TOP
风险声明:本网站所载公开信息的获得尽可能可靠、准确及完整,但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作出保证。如有与本公司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不符,以相关公告及基金法律文件为准。本网站所载研究报告及投资观点并不构成对取阅者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或华商基金公司最终的投资结果。投资有风险,入市谨慎选择。投资华商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基金前,应仔细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及《招募说明书》。
首 页 |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诚邀加盟

网站备案:京ICP备0604301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2124  版权所有:2006 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网上交易